2020年12月2日

美股走勢寒暑表!CNN Fear & Greed Index,捕捉大市氣候強弱!

 一直提倡懶人投資法,無需緊貼大市,只需定期檢視的技術訊號就最合我心意。今次介紹一個恐慌與貪婪指標,可作為長線投資的趨勢參考。

CNN Fear & Greed Index 恐慌與貪婪指標

說的是由美國傳媒 CNN 製作的恐慌與貪婪指標 (Fear & Greed Index)。指標由1至100,反映市場情緒,越高代表越貪婪。執筆時為2020年感恩節假期,指標處於91,是極度貪婪 (Extreme Greed) 的時候。

這個指標結合七個因素,即是:

  • 價格動能(標普500與125天移動平均線距離)
  • 市場強度(紐約證券交易所創52週新高及新低的股票數量)
  • 市場寬度(上升股票與下跌股票的交易量)
  • Pull/Call比例
  • 垃圾債券需求(投資級與垃圾級債券的息差)
  • 市場波動率(VIX指數)
  • 避險投資需求(股票與財政部票據的回報差距)

貪婪=調整先兆?

曾有人做過回溯測試,由2011年開始,每當指標升至80,即是極度貪婪,標普500指數之後平均下跌8.72% (the S&P 500 on average lost 8.72% of its value after the index hit 80) 。

不過,這是平均跌幅,不一定代表每次都下跌,或者每次都下跌8%。如下圖所示,截至2019年共13次出現這個訊號,有3次在0至6個月後標普500指數沒有下跌。下跌的時候,最低跌幅是2017年2月,只跌了0.86%,最高則是2019年11月,下跌了27.33%。而且,這個研究的觀察期達6個月,大市總有波動,每半年期間出現下調並不出奇。後來也曾有人在同一網站發文,指出平均下跌幅度其實只有5.8%,而且用來做交易的策略表現並不理想。


比較標普500指數

與其看別人分析,不如自己回顧。

我試把標普500指數走勢圖放在一起,看看恐慌與貪婪指標有沒有參考價值。CNN只提供最近三年指數走勢圖,就看看過去三年吧。期間指標升穿80(橙色箭頭所示)後回落(紅色箭頭)只有兩次,2020年初這一次在回調發生時出現,勉強可算達到警示目的。

把界線降低至70,升穿後回落次數就多很多。下圖中黑色虛線圈所示的,都是訊號出現後標普500指數回落。回調幅度有高有低,但如看成功次數就比以80作分界線好。

反過來看,指標由恐慌回升,情況又如何呢?如果在20這個水平畫一條線,每逢升穿便買入,過去三年你會成功捕捉到幾次低位回升的機會。在這些時候買入股票,應該可以累積不少升幅。

恐慌與貪婪指標的操作策略

總結以上回顧:

極度貪婪80線未必適合交易,訊號出現次數也太少。

把界線下調至70,訊號會多一些,但貪婪後常常還會更貪婪,用來沽空不夠可靠,反而適合用來提醒自己逐步減持 take profit。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指標由極度恐慌20線上升,是不錯的買入儲貨訊號。

我只做了三年回測,讀者如想做更早期的回顧,可以用 Wayback Machine 這個網站,輸入恐慌與貪婪指標的網址 (https://money.cnn.com/data/fear-and-greed/),便能找到這個網頁以往的紀錄。

如果你認同「別人恐懼我貪婪」,這個恐慌與貪婪指標可能適合你。

2020年11月30日

走資 + 投資美股 | 比較外國證券商 | 離岸戶口、存款保障、資金要求、收費詳解 | IB、Firstrade、Charles Schwab、TD Ameritrade、Saxo


要走資離岸戶口?除了外國銀行帳戶,不如開設海外證券商戶口!

介紹 5 大港人常用外國證券商,一邊走資,一邊投資美股及其他國家投資產品:外國股票、期權、期貨、ETF、基金、債券、外幣、商品,做個環球大富翁!

開戶資金門檻低至$0,買股無佣金,仲有資產/存款保障 (例如 SIPC),走資安心,投資放心! 

2020年11月15日

流動電子支付ETF:IPAY,年度化回報可達16%

螞蟻金服上市,是近來投資界大事;而暫停上市,更是頭等大事。它的其中一項主業是電子支付,說是未來投資大勢所趨也不為過。沒有螞蟻,有沒有其他選擇呢?這次談談一隻代號 IPAY 的美國 ETF 。

持股

IPAY 於 2015 年面世,追蹤 Prime Mobile Payments Index ,行文時持有 41 隻股票,當中不少都與電子支付相關,例如 Paypal 和 Square 。除此以外,信用卡公司 Visa 、 MasterCard 和 American Express 也是持股之列。基金規模不算大,總資產約為 USD774M。

IPAY 的頭 10 大持股佔總資產約 55% ,未算過份集中,可能因為此 ETF 有佔比封頂機制,不似一些按市值比例持股的 ETF ,出現個別股票獨大的現象。



不過,這個行業的上市公司仍是以美國為主,所以地域上就沒有那麼分散了。

這隻 ETF 持股覆蓋流動電子支付的上、中及下游產業,有設備供應商,有數據處理,也有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提供者,各類型佔比如下圖。


回報

IPAY 官方網站提供的季度回報數據,1年、3年和5年在16%至18%左右。


從 Portfolio Visualizer 查看 IPAY 由 2016 年至今的表現,年度化回報 CAGR 達 16% 以上,勝過同期標普 500 ETF 的表現。但另一方面,反映波動率的標準差 Stdev 也超過 20% ,也比標普 500 ETF 為高,可見 IPAY 是一隻高回報高風險的基金。



管理費

IPAY 的管理費為 0.75% ,對比大市指數基金當然是高出不少,比較其他科技類 ETF 也是略高,但仍低於很多主動型 ETF 。


成交

此 ETF 的弱點是成交量不高,過去一個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量數字是 130,000 左右。成交量低,反映此 ETF 未必廣受投資者注意,而且交易時可能有較大買賣價差, ETF 單位價格亦可能沒有那麼貼近持有資產的價格,最終會影響投資者可能獲得的利潤。



觀乎過去一年,即使不計疫情下的價格暴跌,這隻 ETF 亦不時出現折讓。有意購買的投資者可考慮在折讓時入手。


這隻 ETF 是否值得推薦呢?如果想集中投資於流動電子支付行業,市場上確實沒有同樣針對這個行業的主題 ETF (較類似的可能是金融科技 FinTech ), IPAY 可以幫你一次過買下一堆電子支付企業的股票,適合懶人建倉。如果資金配合,買入相關企業的股票自製組合會是更好的選擇。

(除另行註明,數據和圖表於2020年11月4日取自:https://etfmg.com/funds/ipay/

2020年11月3日

投資紀錄與投資紀律

這條標題明顯是文字遊戲,不過「投資紀錄」和「投資紀律」,卻又真有些關係,而且對於投資的回報有很大影響。且讓我娓娓道來。


投資紀錄

近年我習慣做投資紀錄,把每次買賣的細節都輸入到試算表裡。除了用來總結每月贏輸金額,亦可以給自己回顧操作手法時參考,以求改進操作水準。


以 2020 年為例,暫時共有 56 次已沽貨交易(即是不計算現在持有而未賣出的)。這 56 次交易的簡單統計如下:

  • 贏錢的交易: 40 次 (71%)
  • 輸錢的交易: 16 次 (29%)
  • 贏錢交易的平均回報: 8.11%
  • 輸錢交易的平均回報: -4.80%
  • 贏錢交易最高回報: 43.43%
  • 輸錢交易最低回報: -17.29%


應該怎樣看待以上數字呢?首先,贏的次數比輸的多,表面看來是一件好事。然而,我同時也會看賺錢和輸錢的幅度。平均贏 8% ,平均輸 4% ,一來一回就是兩倍。回就是兩倍。假設一直維持這個贏輸幅度,即是平均每贏一次,可以抵消兩次輸錢。


我認為把贏輸比例和贏輸幅度結合,可以評估自己的操作方法有沒有效。例如贏輸比例各佔一半,看來只是水準平平的交易員。但如果贏錢幅度是輸錢的兩倍呢?又例如只得 30% 時間贏錢,輸錢次數達到 70% ,但贏錢幅度達到輸錢的五倍,這位交易員應該是高手了。


另外,常常聽到一個說法,「投資第一要點是不要輸錢」(而第二點是不要忘記第一點)。贏的次數與幅度配合之下,就能夠創造更大空間達成「長線」不輸錢的目標。留意我加上了「長線」二字,因為投資是一輩子的功課,無需斤斤計較一次得失。


檢視自己的操作操作,以平均回報計算是輸一賺二;以最高賺蝕來看則是接受 17% 的損失只換來 43% 的回報。詳看交易細節,發現有時價格下跌而未能忍心離場,價格上升卻進退失據,結論是「止蝕不夠早,止賺不夠好」。這就是「投資紀律」的重要之處。

投資紀律

我認為投資者應該按自己的風險胃納和財務條件,設計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後嚴守紀律實行。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勝過很多市場參與者。


美國著名投資者 Mark Minervini 昨天 (29/10) 有一段推特說他的「Biggest mistakes I made when I started trading」,只有五點:


1. Chasing stocks too far beyond the buy point, or forcing trades that had not yet set a solid buy point. 

2. Not religiously cutting my loss when it was small.

3. Not nailing down decent profits fast enough and often giving much or all. of my profits after I attained a decent gain.

4. Not protecting my breakeven point once I attained a decent gain.

5. Not using progressive exposure - jumping in and out too fast at all once instead of moving incrementally. 




簡單來說,就是「止蝕要趁早」,不要等損失過大才後悔;也要「止賺得及時」,保障打和點。無論入場還是離場,都應逐步加減,看情況分段投入資金,穩賺利潤再圖更大回報。


這些都是 MM 的著作和推特裡常見的話題,也是投資界的老生常談,但要嚴守紀律卻不是人人做到。敢說能做到這五點,已可跑贏大部份人。單單「止蝕要趁早」這一項,如果能堅持到達預設位置便沽貨,便能壓縮輸錢幅度,換取更大出錯空間(即是輸錢次數)。


可能有人會問,會不會因為過份嚴謹止賺/止蝕,而錯失賺大錢的機會呢?我的答案是有可能,所以就要檢視自己的投資紀錄,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如果你經常太遲止蝕,不如先設定「較緊」的止蝕幅度。相反,假如你常常因為「覺得還會升更多」而不肯按步套利,可以試試分段止賺,由實戰告訴你這樣做會否比一刀切離場更能穩定地贏錢。


我不是投資高手,以上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廢噏,看看就好。我還在學習「嚴守紀律」呢!

2020年10月17日

走資瑞士銀行,Dukascopy離岸戶口,香港地址+護照申請,存款保障,送虛擬貨幣

上次介紹過TransferWise,用來跨境轉帳非常好用,可惜不是真正銀行戶口,沒有存款保障。

這次介紹另一家名為Dukascopy的網上銀行,瑞士註冊,有以下優點:

  • 無月費,無最低存款要求(反而高於50000美元要收年費)
  • 香港護照及地址可以開戶
  • 真銀行戶口,有存款保障
  • 多種貨幣選擇,亦可投資(只限個別投資產品)
  • 可申請Debit Card,憑卡提款及消費
  • 網上極速開戶,不需郵寄認證文件
  • 此銀行發行虛擬貨幣Dukascoin(DUK+),開戶即送5 DUK+

但這個戶口亦有缺點:

  • 申請Debit Card要收費,亦有CHF1月費(約8港元)
  • 不是實體銀行(這是所有網銀的缺點,要接受得到才好申請)

開戶即可收到5 DUK+,行文時兌歐元為1 : 1.59 EUR,即是送錢俾你洗!如果經我的推薦碼申請,你和我都各得到 5 DUK+,互惠互利❤️(不使用推薦碼申請,你也同樣獲贈 5 DUK+,隨喜選擇用不用)

開戶請到手機 App Store 下載「Dukascopy Connect 911」App,或到以下網址掃描QR碼:

https://www.dukascopy.bank/swiss/open-mca-account/

✅互惠互利,首次開啟App時可輸入我的推薦碼:WTT-AKB

申請成功後,要下載另一個App開立貨幣戶口和申請Debit Card。請到App Store搜尋「Dukascopy — Swiss Mobile Bank」。

示範影片:


全天候組合:無懼市場風雨,升跌市都適用的ETF策略

上回介紹了Harry Browne的「永恆組合」,好處是夠簡單,把資金分成四份投放在不同資產,定期再平衡便可以。這次介紹一個「全天候組合」,可說是進階版的投資策略。



全天候組合,四個投資季節皆適用

這個全天候組合,由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的創辦人Ray Dalio(達利奧)提出,經由著名作家Tony Robbins(托尼·羅賓斯)發揚光大。

Tony Robbins的網站提及,有一次達利奧對他說,有一套投資策略可以應對各種市場環境。達利奧認為影響資產價格的經濟狀況,大致不出四種。他把這四種情況比喻為「季節」。

  • 經濟增長超乎預期
  • 通脹超乎預期
  • 經濟增長低於預期
  • 通脹低於預期(即是通縮)

而每一種「投資季節」,都有一些表現理想的資產類型。

如果針對這四種季節做好投資分配,就能輕鬆面對任何市況。曾看過上一篇「永恆組合」的朋友,不難發現這種想法和Harry Browne提出的概念何其相似!

但兩者有一個很大分別,也是我視「全天候組合」為進階策略的原因。達利奧說,要分成四份分配的不是資產的比重,而是風險!即是每個投資季節只面對四份之風險。由於各種投資產品的波動性都不同,最終分配至各種資產的資金比重也不會一樣。這就和Harry Browne的「永恆組合」的平分四份不同。

按照這套概念,大致上可以把資金放進五種資產:

  • 股票
  • 長期美國國債
  • 短期美國國債
  • 商品
  • 黃金

各種資產中,以長期國債佔最多,約40%。最少是黃金及商品,各7.5%。


回溯測試


再搬出Portfolio Visualizer做測試,在2007年投入$10000美元,每季按既定比例再平衡,直至2020年9月,全天候組合總值變成$28899。年度化增長約8.02%。

同期標普500指數ETF (SPY) 的增長稍高一點,總值變成$31274,年度化增長為8.65%。

而Harry Browne的永恆組合,增長最少,只有7.15%,在三者之中敬陪末席。


大家難免會問,跑不贏標普500指數,不如只買指數基金,何苦搞全天候組合呢?原因就是「全天候」三個字。這個組合可以無懼市場風雨,因為波動較低。

以今年初因疫情出現的大跌市為例,從圖中的走勢圖可見,標普500指數ETF下跌幅度驚人,而全天候組合和永恆組合就好像放軟了一點而已。當你可能因為持有的指數ETF崩盤而食不安、睡不著,組合投資者就可以輕鬆面對。

從數字看,全天候組合歷來最大回撤 (Max. Drawdown)、最大年度虧損 (Worst Year) 和波動率 (反映於 Stdev) 都遠低於指數ETF。另一方面,全天候組合在虧損方面也比永恆組合稍勝一籌。

簡言之,全天候組合犧牲了一點回報,換來低一點風險。這種組合不會是追求最大回報的交易者那杯茶,但卻是追求穩定增長的懶人投資方程式。

這條方程式並非要一成不變。達利奧說過,以上只是大約比例,最重要是取其概念,按自己的情況設計專屬組合。例如不喜歡股票的波動,可以把比重再調低一點。看好黃金的前景,可以多加一些。把風險分散便可以。

2020年10月16日

永恆組合:懶人ETF投資法,睡得安心的長期投資策略


筆者為人比較懶,喜歡不用付出太多時間的投資操作。你以為低付出就等於低回報?未必。簡單的投資組合,回報不一定很低,但可以令你睡得安心。這次介紹的永恆組合投資法就是一例。



Harry Browne的永恆組合

這個永恆組合,英文稱為Permanent Portfolio,由已故著名投資分析師Harry Browne提倡。在他的名作《Fail-Safe Investing: Lifelong Financial Security in 30 Minutes》裡有17條投資原則,第11條就是「建立一個安全的組合以作保障」(Build a bullet-proof portfolio for protection),即是這個永恆組合。


為甚麼他夠膽稱這個組合為「Bullet-proof」?原因是這個投資組合把資金配置到不同類型產品,不僅各有不同波動性,而且相互的關聯系數不高。理論上無論經濟是繁榮還是蕭條,通貨膨脹還是收縮,組合內的產品的不同漲跌幅度都減低整個組合的價值波動,從而令組合能夠「永恆」運作。


這個組合複雜嗎?一點也不。組合內只有以下四種資產類型,而且以均等價值分配:

  • 美國股票
  • 美國長期國庫債劵
  • 貴金屬(黃金)
  • 現金

甚麼?把25%資金放在現金,只有25%買股票?這麼「安全」,有甚麼意思?怕輸就不要投資了⋯⋯(下刪三千字負評)


在你燒掉這本書之前,不如先了解這個組合背後的原理,保證必有得著。Harry認為,一個同時滿足安全、穩定和簡單這三個條件的組合,裡面必須能有至少一項投資物能應對經濟繁榮、經濟蕭條、通脹、通縮這四個不同投資環境。他的看法如下:


  • 股票:受惠經濟繁榮,在通脹、通縮和經濟蕭條時表現欠佳,但在長遠而言,在這些不利時期的損失不會完全抹去經濟繁榮期股票的獲利
  • 債劵:同樣受惠於經濟繁榮,而且在通縮期利率下跌時也受惠,但在通脹和蕭條時不利
  • 黃金:在大幅通脹時回報甚豐,但在經濟繁榮、蕭條和通縮時表現不濟
  • 現金:在蕭條時最重要的東西,可以在你的個人收入和投資不利時,依然保留購買力,而且利率上升時亦有得著。另外,現金在通縮時也有價值,在經濟繁榮時中性,而在通脹時當然是輸家


Harry認為,雖然這四種投資物有互相抵消脹跌的功效,但在長期而言,上升的投資物的回報不會被下跌者完全抹去,所以此組合始終可以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

永恆組合的回溯測試

理論歸理論,實際結果最重要。下圖是由2005年至今,持有永恆組合的表現,以及比較同期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的表現。測試設定每年重置組合比例一次,即是把多賺的投資產品減持,買入落後的產品,從而令比例回復每樣產品都是25%。




由圖中所見,永恆組合由$10000變成$31949,年化回報(CAGR)為7.70%,跑輸標普ETF。但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只有-12.63%,即是歷來連續下跌最多的一次,回調不足15%;相反標普ETF雖然由$10000升至$39454,但最大回撤達到-50.80%,即是下跌最厲害的一次,足足輸了一半身家。

按年度計,永恆組合最差的一年只小輸-3.01%;而標普ETF則輸-36.81%。而最豐收的一年,永恆組合上升16.19%;標普ETF則上升32.31%。


從標準差(Stdev)可見,永恆組合是6.69%而標普ETF則是14.58%。此數值可反映投資組合的風險,永恆組合的波動性較低,所以可視為風險相對較低。再看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和索提諾比率(Sortino Ratio),也是永恆組合較理想。此兩個指標量度承受一個單位的風險所能創造的回報,一般而言是越高越好。


不看數字便看圖,代表永恆組合的藍線上下波幅一直都比標普ETF低,正好反映其穩定和安全的特性,而且在某些時期組合價值還高於標普ETF呢。


有一點要留意,原作者Harry沒有說要用ETF,黃金這部份他就提議持有實體黃金,債劵也是建議透過銀行或證劵商買入美國國庫債劵。筆者在以上分析採用ETF(股票是VTI,債劵是TLT,黃金是GLD),好處是要建立這個投資組合的話,建倉比較簡單,買賣都很方便。另外,原作者其實亦提及一些替代方案,例如買入永恆組合基金,即是按永恆組合的原則操作的基金。


永恆組合不是最好賺的投資方法,但平衡回報、風險、穩定性和簡易度,絕對是不錯的策略,適合工作忙碌無時間炒賣的投資者,或者想不費太多功夫而取得一定回報的人。


如果想自行回溯測試不同組合,可以到Portfolio Visualizer這個網站,除了可自訂組合持有的資產,也內建不少著名投資組合,例如Harry Browne這個永恆組合。


2020年10月14日

Google試算表投資分析 - 相對強度 (RS) 找出強勢股票

成千上萬股票之中,總有動力較強者。買股票當然要「趁勢」,無理由棄強選弱。所以要怎樣找出強者,就是「趁勢」投資者的重要功課。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坊間有不少能協助我們找出強者的工具。

例如StockCharts.com有獨門SCTR評分,比較個股在市場上跑得有多前,例如評分95,便是表現比95%的股票更好。MarketSmith也有RS評分,100為最高,越高代表跑贏越多股票。


可惜以上都是收費服務,而且並不一定適用於你的投資組合,例如StockCharts.com就沒有港股評分。

要自己做,可以試試 Relative Strength (RS) ,即是相對強度。要注意, RS 和圖表常見的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不同。RS 是和大市或另一種產品比較,而 RSI 是和同一股票的歷史比較,即是「昨日的我」。

 


☝️我的YouTube影片,歡迎收看:相對強度 RS 找出強勢股票 (不是RSI) ,自製動力選股技術分析工具 | Google試算表投資分析

相對強度 (RS)

相對強度的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一支股票的價格與用來比較的指數或另一支股票的價格的比例。如果想知道A股票相對B股票的強度,就把A的價格除以B的價格。

那麼是否這個數字越大越好呢?不應該單純這樣看。 RS 的其中一種常見用法,是用來看股票相對大市的強度的變化走勢。

如果股票相對大市指數的 RS 值,在去年是 1 ,然後逐漸升至今年的 1.5 ,那麼可以初步判斷這支股票在過去一年的表現漸漸拋離大市。

RS 的上升速度越快,就代表拋離大市的動力越強。如果把 RS 畫成折線圖,從 RS 的斜率便可判斷其動力。

然則, RS 上升就可以入市了?也不一定,要配合其他因素。例如大市在下跌而個股也一樣,但個跌下跌速度較大市慢,那麼 RS 也會上升。

可見相對強度只反映兩者之間的強者,但如果兩個都是爛蘋果,不見得要買爛得比較少的那個來吃,吃了還是會拉肚子的。所以, RS 最好和同期的股價走勢圖一起看。

那麼,在實戰裡 RS 要如何使用呢?它是一件工具,用法視乎使用者技藝。以下介紹一些可供參考的用法。

看個股動力

觀察某支股票相對大市指數的 RS 走勢,可以幫助判斷是否值得買入,或者持有後留意是否要減持或平倉。


假如心儀股票相對大市指數越拋越遠,能增加你買入的信心。而如果股票相對大市優勢漸漸收窄,則值得考慮減少持貨或離場(當然配合其他條件會更好)。

比較兩支個股

假如你看好兩支股票,但看來難分高下,要怎樣取捨呢?「我全部都要」是一個選項,但如果你想一注獨贏買入強中之強者,則可以計算兩者的相對強度,即是A / B 。如果 A 一路跑贏 B ,而且越拋越遠,你會見到一條傾斜向上的 RS 線。反之, RS 線會向下滑。

挑選行業皇者

如果看好一些股票,可以比較其中所有股票相對大市指數的強度走勢,挑出強中之強。以同一指數作標竿,可以看到個股的動力優劣。


例如你看好電訊業在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勢,想買入一、兩支電訊股。除了分析各間公司的基本面和業務前景,還可以比較每一支股票與大市指數的相度強度變化。相對強度走勢跑得最前的,就是市場用錢投下信心一票的,值得仔細考慮。

筆者製作了一個相對強度計算機,能從Google財經直接取得股票和指數,計算相對強度,並繪畫圖表。有興趣的讀者請到筆者的Facebook專頁私訊索取Google試算表範本連結。

香港終於有亞太房託ETF,買唔買好?比較兩隻同類ETF

三星將在香港推出「亞太高息房地產信託(新西蘭除外)ETF」,包羅一籃子高收益房託,而且有港元計價及美元計價兩個版本。對於偏好收租的投資者,這種打包房託收租的ETF是否一個好選擇?


房託ETF

房地產信託ETF,是一種交易所買賣基金,持有一籃子房地產信託(REITs) 。投資者買入這種基金,就變相間接持有ETF組合內的所有房託。透過ETF持有房託有幾個好處。


首先是入場門檻低。如果要自行逐隻房託投資,每隻買入一手的總價也不低。但ETF包含組合內的所有房託,每隻房託佔比按既定機制而定,只買一手都等於買齊這些房託。


其次是節省時間。買入ETF變相一次過購入一籃子房託,慳了自行操盤的時間。


而且,這種持有多個地區房託的ETF,讓你不用開立各地的股票投資戶口,都可以跨地域投資。


但有利必有弊。這種ETF的組合由發行商按既定機制決定,一般是追蹤相關指數,散戶投資者不能自行調節不同房託持股比例。例如某ETF裡的商舖房託佔五成比重,如果你偏好工業物流類房託,這隻ETF就不適合你。


而且,自行建立個人房託組合不需付管理費,但ETF就有這筆開支。假如一隻ETF的管理費為0.5%,就變相在你的收益裡取走0.5%。而其實管理人的工作只不過是按追蹤的指數定期調整持股,值不值得這筆管理費呢?


三星亞太房託ETF與同類比較

據現時已有資料,包括官方網站,三星這隻新的ETF有港元(編號3187) 和美元(編號9187) 版本,將於10月15日開始在交易所買賣。


這隻ETF追蹤S&P High Yield Asia Pacific-Ex New Zealand REITs Select Index (Net Total Return) 這個指數,共持有30隻亞太區(不包括紐西蘭)房託,現時未有公開全部持有名單。但看10大成員,唯一的香港房託竟然不是市值最高的領展 (823) ,而是置富 (778),佔總值9.0%,相信也是唯一的香港代表。或者因為置富息率比領展高,符合高收益要求?



這是首次有房託ETF在香港上市。環顧亞洲其他地區,亞太區房託組合的ETF,筆者比較有印象的還有兩隻,都在新加坡上市。


首先是Philip SGX APAC Dividend Leaders REIT ETF,2016年於新加坡上市,追蹤iEdge APAX Ex-Japan Dividend Leaders REIT Index,有坡元 (BYJ) 和美元 (BYI) 版。現時總資產值約為0.192億坡元。


另一隻是NikkoAM-StraitsTrading Asia ex Japan REIT ETF,於2017年在新加坡上市,追蹤FTSE EPRA Nareit Asia ex Japan REITs 10% Capped Index,同樣也有坡元 (CFA) 和美元 (COI) 版。現時基金規模約為239.77億坡元。


我一向用Interactive Brokers (IB) 投資外國市場。但以上兩隻新加坡上市ETF,我在IB只能找到坡元版 (BYJ、CFA)。以下簡單比較三星房託ETF、BYJ以及CFA。


持有房託所屬地區

已知三星亞太房託ETF持有30隻房託,覆蓋日本、澳洲、新加坡和香港這幾個地區,以日本佔最多,分佈如下圖:



行文時BYJ持有30隻澳洲、新加坡、香港和泰國上市的房託。因為所追蹤的指數不包括日本,所以也沒有日本房託。組合成員如下圖:




至於CFA現時持有32隻房託,以新加坡上市的為主,其次是香港、內地、馬來西亞及印尼上市的,沒有澳洲和日本。組合成員如下圖:



從地區而言,三星和BYJ的分佈較平均,而且都包含了澳洲、新加坡和香港這些我認為房託前景穩定的地區(如果香港區代表是置富,也算是一個不差的選擇,因為此房託三個核心物業都是大型住宅區的中檔商場,有穩定消費力;如果有領展則更好),符合穩定收益投資的要求。

特別一提,在這三隻ETF之中,只有三星持有日本上市的房託。如果有興趣投資日本市場,可以考慮。


物業類型比重

三星房託的物業比重,零售佔超過四成,其次是綜合類,然後是辦公室、酒店及度假村,最後是工業類。



BYJ在各類物業的比重如下圖。可見零售佔不足四成,其次是綜合類,然後是工業和辦公室。



CFA的比重圖如下,零售佔不足四成,餘下是工業、辦公室、綜合類等等。



個人看法是,隨著網上購物日漸流行,零售房託未必能長期維持高速增長,這類房託的佔比不宜太高。相對而言,我比較看好工業及物流類,理由如上一篇文章所言。單就這一點而言,三星不是我那杯茶。


管理費和開銷

基金管理費 (Management Fee),就是從你的收益肥肉裡切走一塊,當然是越低越好。

三星房託的管理費是0.65%,BYJ現時是0.3%,而CFA現時是0.5%。留意按ETF的章程,管理費有機會加減。以現時的管理費看,新推出的三星最貴。


三星:



BYJ:



CFA:




派息

香港和新加坡都沒有股息稅,收到的派息都可以全數入袋,不似澳美加等地要先扣稅。


三星和BYJ都是半年派息一次,CFA是季派。要留意三星那隻雖然每年6月及12月派息,但已宣佈2020年12月,即上市後第一個12月,不會派息。第一次派息要等到2021年6月。


新上市的三星未有派息紀錄,據基金簡介單張,追蹤指數的最新股息率是5.73%(截至2020年9月30日)。BYJ的Dividend Yield是3.17%,CFA則是5.32%(此兩者數據來自marketwatch.com)。牌面上三星息率有優勢,沒有辜負「高息」之名。


風險

持有ETF的主要風險有幾種。先說匯率,由於BYJ及CFA在新加坡上市,以坡元 (SGD) 計價及派息,海外投資者要面對匯率波動的風險。有些人會選擇借貸,例如以1.6%利率借入坡元買入坡元計價的房託,如果房託息率有4%,就可套取2.4%的帳面回報。由於成本是借回來,不怕賺息蝕價。但要留意借入的貨幣以及房託的息率變化,如果息差不高未必值博。


至於三星房託就同時提供港元及美元版。在聯繫匯率加持下,兩者分別不大。本地投資者或者會較喜歡港元版,買賣和收息不用轉換貨幣。


除了匯率,房託本身的表現也是一個重要風險。以今年為例,疫情導致某些房託減派,零售房託所受影響可能較大,疫情較嚴重的地區也可能要較長時間復元。從這個角度看,投資房託較分散的ETF會更適合追求穩定的投資者。


另外要留意ETF的成交量,如果成交疏落反映不受投資者支持。三星未有歷史數據,BYJ平均每日成交只有數千股,CFA就有數十萬股,比較理想。


留意到有一些對三星這間ETF發行商的負評,主要來自幾個月前的期油ETF轉倉事件。關注發行商表現的投資者,最好留意同系ETF的往績,以決定是否對這隻新的ETF投下信心一票。


總結

雖然息率不低,但考慮到管理費不算低,未知全部持有房託名單,加上首次派息要等到明年6月,我不會急於上市時買入三星的ETF。不妨先觀察未來數月的市場表現,包括這隻ETF的交投量,以及疫情是否持續、各地租務市場的復元進展,才作決定。


我的穩定收入倉:新加坡房託和商業信託

 很多網誌作者都分享自己的投資選擇,我也來湊熱鬧,講講自己的持貨。這次先談新加坡這一塊。

我選擇的新加坡房託及商業信託

我的投資組合有兩個部份,其一是穩定收入,其二是較進取的投資產品。新加坡持貨是前者其中一類主要成員。

以下是我持有的新加坡上市房託和商業信託:

  • C2PU
  • ME8U
  • BUOU
  • AJBU
  • M44U
  • CJLU
  • A17U

其中CJLU是商業信託,其餘都是房託。

為甚麼選擇CJLU?這是新加坡一間主要寬頻業務供應商,在住宅寬頻市佔率極高,而且因為網絡舖線投資額龐大,比較不容易出現有力競爭者,變相有一點護城河。雖然這類業務不似其他科技股有強勁增長,但勝在有穩定現金流。

對新加坡房託有點認識的朋友,應該會留意到我主要持有數據中心、工業、貨倉和醫療類房託,而不是零售物業。

我曾持有RW0U,即是擁有香港又一城商業及辦公室大樓的房託,IPO後不久便趁好價沽出。

我亦曾持有CLR,這隻新加坡ETF持有一籃子房託。當時的想法是只需買一隻ETF便能間接買入一堆房託,無需自行選擇。數月前全數沽出的原因,是這隻ETF持有不少商場類房託,而我暫時不看好這類房託。結果收息之餘亦享受到股價增長,賺息又賺價。

在沽出CLR後,這幾個月我便一直收集數據中心、工業、物流和醫療類房託。如下圖所見,僥倖大部份現價都比平均買入價更高。


新加坡房託的前景

我不是專業分析員,純粹從一般投資者角度思考。零售及辦公室類房託在過去十年受惠於經濟增長,價格一直大致上升,租金收入亦不斷上漲。但下一個十年,我更看好數據中心、工業、貨倉和醫療類房託。

選擇數據中心不難理解。全球都進入了資訊爆炸年代,不止科技企業,基本上大小企業都離不開互聯網。巨企可以有自己的空間放置伺服器,但其他公司大多都放在數據中心。對這類空間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

至於工業和貨倉,則和消費習慣改變有關。以往人們大多到商場購物,但近年網購漸漸成為主流。可以預見長遠對零售店舖的需求會放慢,相反網購增多就令倉儲物業更搶手,工業和物流類房託應該可以受惠(神級投資者Starman亦在網誌說過看好這類物業,可參考他這篇文章: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14.html)。

而醫療類房託,並非因為疫情而看好。主要是考慮到人們會節省消閒購物開支,但較難在健康之上慳錢,加上人口老化令醫療需要增加,估計醫療設施需求會穩定增長。

新加坡是亞洲區主要的房託市場,除了當地物業的房託,還有其他地區的房託都在新加坡上市,而且數據中心、工業、貨倉和醫療類選擇不少。反觀香港房託以零售和辦公室為主,不合我的長線投資策略。

另外,新加坡不收股息稅,收入全數落袋。美國和加拿大都有不少房託選擇(我也持有一些),但要抽起部份稅金,回報率打了折扣。

不過,新加坡房託今年已升了不少,買平貨的時機不易找。持有外幣計價房託也要注意匯率風險。

2020年10月13日

3大理由買iBond!回報好唔好?有咩優惠?低門檻債劵,保證息率


金管局剛剛公佈2020年iBond詳情。將於10月23日接受認購登記,11月9日下午2時截止,11月17日在聯交所上市。

睇完簡介資料的初步結論是,低風險穩定回報產品而言,絕對值得考慮!

(1) 至少2%穩定回報

iBond 2020為期三年,息率有浮動和固定兩部份。浮息會按照定息日最近6個月的按年通脹率計算,而定息部分則為2厘。即使因為通縮而沒有浮息,也保證收到2厘定息。

只有2厘息率?有咩咁吸引?可能這是不少投資者見到iBond的即時反應。

要知道,iBond不是投機產品,不能應以炒股的心態和回報看待。以低風險、穩定回報產品而言,iBond絕對超班。

現時銀行活期存款基本上等於0利率,定期存款利率亦多數低於2厘。個別銀行,尤其是虛擬銀行,偶然有特別優惠,但通常要符合特定條件,有些高息計劃還有限額。iBond的風險同樣低(甚至更低),而回報不低於定期存款,還不吸引麼?



(2) 接近0風險

iBond由金管局發行,集資所得會投放於外匯基金投資。除非你認為金管局有倒閉危機,否則違約的機會實在很低。你可以把它類比為一些穩定主權國家的債券。

至於企業債,一般低風險企業債的回報也是1厘至2厘左右,除非你能夠在市場震盪時入手,例如今年三月疫情引發的跌市,有些國際企業的債券就試過大平賣。能夠做到更高回報的,一般評級就較低,也就是風險會高一些。

如果你追求穩定回報,組合內有不同風險的債券,iBond絕對可以成為低風險部份的一員。

(3) 入場門檻低,買賣容易

這次iBond起始認購額1萬港元,可說是普羅投資者能沾手的債券之中,入場門檻最低的(不計美國ETD、債券基金和跌到低殘的企業債)。

平時經銀行買債券,最低認購額動輒六位數字。雖然透過IB買債的投資額低很多,但很多普羅投資都無IB戶口,而且IB有每月收費(除非交易佣金能抵消)。

而iBond的申請方法和平時抽新股差不多,持有香港身份證人士就可以抽,可以網上交表,不一定親身交表。由於iBond可經交易所買賣,比不經交易所買賣的其他債券方便得多。

有咩著數?

除了以上三大理由,抽iBond仲有其他著數。兩間牽頭行,即中銀和匯豐,都豁免認購手續費;而據講多間券商都會推出優惠,吸引投資者入表抽iBond。

有咩風險?

必須提醒投資者,iBond不是無敵,利率可升亦可跌,受消費物價指數影響。雖然過往幾期iBond都頗受歡迎,但不保證這次也一樣,日後要提早賣出時,未必有足夠市場流動性。加上發行的香港政府評級前景可升也可跌,而代為持有iBond的銀行亦未必百分百安全,這些風險也不能忽視。

總括而言,iBond未必吸引到炒股高手,但絕對適合想懶懶地坐著收錢,而風險胃納不高的投資者。


(以上僅屬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任何保證。)

2020年8月28日

繼承 $2700 萬元股票,怎麼辦?


這條標題太驚人了,必須先澄清主角不是我,而是一位美國網民。他在 Reddit 討論區發文,提及祖父過身,遺下共 7000 股蘋果公司(AAPL)股票,按週一(24/8/2020)收市價 $503.43 美元計算,總值約 $2730 萬港元。他徵求網友意見,怎樣處理這些股票。

假設這不是網民虛構的故事,你會給甚麼建議呢?對香港人來說,這種數額的意外之財,不算甚麼天大新聞。以往有六合彩攪珠時,頭獎彩金二、三千萬,幾乎每月都有一次。時有傳媒訪問幸運兒,不少都說會繼續工作。是香港人愛上班?其實這也算是正常反應,一個適合四人家庭居住的單位,地點又不錯的話,售價動輒以千萬元起跳。二、三千萬,足夠富足(而不奢華)地過餘生,但說不上大富大貴。

假如我是幸運兒,首先不會在網上張揚。正如 MarketWatch 網站訪問投資顧問公司總裁 Kashif Ahmed 所言:If all of the sudden you become rich, you all of the sudden have 48 cousins。單單每個親戚來一通電話,接電話也接到手軟。

第二,我會由一注獨贏蘋果公司,變成分散投資。歷史上不少大企業都難逃江河日下的命運,誰能保證蘋果不會?即使真的對科技股有絕對信心,也可以多分散幾家科技公司,甚至買入持有一籃子科技股的 ETF ,既能坐上科技股的上升巨浪又能減低風險。

第三,我會把部份資本投入穩定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有些投資者不認同所謂現金流概念,認為不如 All-in 增長型股票,回報更高。從追求最大回報角度而言,這種想法完全正確。但眼前的問題不只是投資,也涉及長遠生活安排。注入部份資本至製造現金流的資產,就能持續應付日常開支,不需傷腦筋如何透過買賣取得生活費,可以專心享受生活。如果增長型那部份有收獲,更可撥一些到現金流資產,每年賺多一點生活費,午餐可以轉凍飲了。

話說回來,這位網民在 r/wallstreetbets 而不是 r/investing 或 r/personalfinance 發文,可見他並非要徵求長期投資或個人理財建議。思維決定行為,相信他最後的決定,一定和我的想法大相逕庭。最後還是老土的那一句,按自己喜歡的方法投資便好! 

(原發表於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826401。筆者更多文章及影片會在 Patreon 首先發表,免費追蹤/訂閱即可第一時間閱覽:https://www.patreon.com/mathofstars

2020年8月26日

一條平均線,找出值得買入的股票,分辨升跌趨勢

前文示範了如何以 Google 試算表自製過往股價走勢圖。這次,讓我們用這個方法做一張週線圖,並加入一條平均線,就能分析股票是當頭起,還是向下沉。

30 週平均線分辨股票趨勢

以平均線來分析股票的走勢,在坊間是司空見慣。最常見的方法是以不同時段的平均線的交匯來作買入/賣出點,例如短期平均線向下跌穿長期平均線,就是所謂死亡交叉。

而這次介紹的方法則更簡單,只用一條 30 週平均線。此法源自美國傳奇投資者史丹·溫斯坦( Stan Weinstein ),他最有名的著作是《多空操作秘笈》(Stan Weinstein’s Secrets for Profiting in Bull and Bear Markets)。

史丹認為股票價格的升跌運動可以分為 4 個階段,而 30 週平均線就是幫助判斷股票正處於哪個階段的工具。與其說太多理論,不如先看圖。下圖為匯豐( 0005 ) 2010 年尾至今的週線圖。圖中的紅色虛線就是 30 週平均線。

留意黃圈期間平均線由下跌拉平,而股價在平均線上下徘徊,此為第 1 階段。

綠圈所示的期間, 30 週平均線斜度向上,而且股價在平均以上向上升,此為第 2 階段。按照史丹的方法,在此時可以買入此股票持有。

當 30 週平均線拉平,而股價則缺乏動力,在平均線上下徘徊,如藍圈所示,投資者可考慮減持甚至離場。此為第 3 階段。

到紅圈期間,平均線向下,斜度增加,而股價在其下向下跌。此為第 4 階段。

簡單而言,投資者可考慮在第 2 階段買入股票,在第 3 階段離場。

史丹這個 30 週平均線分析法,只用一條線,兼且只需看平均線形態以及股價走勢,簡單亦用,最適合繁忙都市人用以中長線投資,間中看圖表作買賣決定便可。

不過,簡單的方法難免有局限,例如不適合短線炒賣,對波動極大的細價股也不太合適,而且主要考慮趨勢,欠缺其他層面的分析。歷來有不少投資者,嘗試在史丹原本的方法之上,加入更多篩選條件以增加命中率,讀者可找來試試。

你可以在很多股票分析軟件和網站繪畫30週平均線。Google試算表內置查詢歷史股價功能,亦可以繪畫圖表,詳情請看影片示範,文字簡介如下:

繪畫週線圖

首先,我們要畫出股價的週線圖。用以下函式,可以查出編號 0005 的股票過去2000日的表現,逐週列出:

=GOOGLEFINANCE(“0005″,”CLOSE”,TODAY()-2000,TODAY(),”WEEKLY”)

2000 日,大約是 5 年多一點。對於中長線投資為主,這個時間長度已很足夠。

在輸入查詢數據函式後,系統會自動把數據按日期順序列出。只要在試算表新開一欄,把過去 30 週的收市價以=AVERAGE()函式取平均值便可。

選擇日期、收市價和30週平均值,插入圖表便會見到股價+30週平均線圖表。按圖表右上角的三個圓點圖示,選擇編輯圖表,可以調整圖表線條的顏色,按自己要求設定便可。

筆者已準備了一個試算表檔案,只要輸入股價編號,就能自動繪製週線圖及 30 週平均線。如欲索取,請到筆者的 Facebook 專頁讚好,然後傳訊息,範例的網址將於稍後奉上。

2020年8月24日

TransferWise 走資,低門檻離岸戶口 + Debit Card 提款消費

 上回介紹了 Firstrade,既可存款至真正的海外戶口,又可以 Debit Card 提款及消費。這次介紹同樣可以走資海外,也有 Debit Card 的 TransferWise Borderless。

既然功用相近,為何不兩者取其一?因為 TransferWise 和 Firstrade 各勝擅場,前者的優點在於:

  • 可存入多種貨幣,不止美元(Firstrade 只有美元戶口)
  • Debit Card 不設最低資金要求(Firstrade 現時最低 USD 25000)
  • 號稱可以低手續費和靚匯率轉錢(未測試過有幾低)。如果用卡購物但沒有結帳那種貨幣的存款,會自動從你在 TransferWise 的其他貨幣轉換。

要留意直接在香港開設TransferWise 帳戶,是不能存款和出 Debit Card (可能香港分公司沒有接受存款的牌照?)。你要開立海外版,即是 Borderless (https://transferwise.com/gb/borderless/)。

網上有些分享說開戶時要用 VPN 繞道英國,但我在瀏覽器提交申請,全程沒有用 VPN 都成功。只是你需要提供一個英國地址來收 Debit Card ,電話號碼則輸入香港的都無問題。

整個申請流程,包括開戶口、存款和申請 Debit Card ,以及取得英國地址,都在我的影片裡介紹了:

看來 TransferWise 是完勝 Firstrade ?不能這樣說,它也有些缺點:

  • TransferWise 沒有存款保障。據 TransferWise 官方說明,客戶存入的錢,TransferWise 會放入在 Barclays 和 Wells Fargo 銀行的戶口,和 TransferWise 本身的資金分開。而一旦 TransferWise 倒閉,客戶的錢是會由銀行退出來交還給客戶。但在這種安排下,你的錢沒有官方的存款保障。關注安全性的用戶,要仔細想想這一點。
  • 在 TransferWise 的存款,不會產生利息收入。
  • 要找一個英國地址收取 Debit Card ,不似 Firstrade 般正式接受海外申請。過程多了一點轉折,也有寄失的風險。
  • Debit Card 收取出 GBP 5 出卡費(雖然不算一筆大開支)。
  • 第一次以海外匯款方式入錢以確認戶口,要以信用卡支付或用 SWIFT 匯錢,前者 TransferWise 收取手續費(測試過是 0.3%),後者 TransferWise 不收手續費但你的銀行可能會收。如用信用卡,在手機上甚至可以 Apple Pay 過數,算是方便。筆者實測過 TransferWise 英磅戶口,確認了戶口後,可以用 TransferWise 自己存款給自己,經轉數快 (FPS) 轉錢到 TransferWise 的香港 DBS 戶口, TransferWise 再把錢轉入你的英磅戶口。

總結:Debit Card 好用,尤其旅遊十分方便。作為走資工具也可,但要留意無存款保障和無利息,不宜大額存錢或者將所有資金全泊入這個戶口

2020年8月22日

選股派別之辯:氣宗與劍宗

如何選擇股票,人言人殊。

在網上討論區,不時見到有人說自己不看圖表,只計企業真正價值;又有人認為看圖表和數據找出「當旺」版塊和公司才是贏錢之道。依筆者(不全面)觀察,此兩者算是比較熱門的投資分析類型。以下姑且稱為「價值投資派」及「技術分析派」,談談愚見。

價值投資派

不少投資者集中研究經濟大環境、行業現況與未來,以及個別企業的經營狀況及前景。這類分析主要希望找出業務穩建、財務狀況健康、預計未來有發展空間的企業,買入股票,以享受股價增長的好處。如果營利理想,還可以收取優渥股息,所謂「有升有息」也。筆者籠統稱這一類為「價值投資派」。

技術分析派

與基本分析派相反,有些投資者會投放更多心神在股價走勢、成交量變化、資金流和圖表形態之上,較少鑽研企業的基本面。「技術分析派」未必認為價值分析無用,但所謂「有智慧不如趁勢」,根據市場變化,買入有向上趨勢和動力的股票,更有效從市場獲利。

派別之辯

想起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華山派曾出現「氣宗」與「劍宗」兩派。氣宗練氣為本,以氣馭劍;劍宗則重劍法招式而輕練氣。兩派相爭,最後氣宗成為華山派主人,劍宗敗走。多年後劍宗欲奪回華山派領導地位,結果由氣宗岳不群之首徒令狐沖,以超凡劍法力敵劍宗群雄(好笑的是,他以劍宗前輩風清揚秘授的劍法取勝,並非贏在氣)。

香港無綫電視劇集《笑傲江湖》截圖

筆者不是投資分析員,論贏錢能力想必也不及一眾投資KOL,要評論派別高低只會惹人發笑。只是銘記投資啓蒙老師之言:「不理甚麼派別,Work就得」。天地很大,方法很多,能贏錢就有用。只要贏到錢,甚至把各門各派「溝埋做瀨尿牛丸」,又有何不可?

筆者一直有追蹤「鍾記」的網誌。鍾記是有名的價值投資者,其分析股票價值的手法嚴謹有道。最厲害的是他往往買在股價被低估而又快要回升之時,今年三月環球股市重挫,他於近乎最低點買入一堆實力股,現價已升了不少,操作精準令人折服。由此可見,發掘有價值的股票之餘,如能找出好的買入點,就能大大提升賺錢機會和幅度。

沒有上過鍾記的課堂,不知他有否以技術分析決定買賣時機。但對一眾普羅投資者而言,如果學習價值投資及技術分析,能幫助我們找出實力股而又捉到好的時機買賣,何不「溝埋嚟學」?如果令狐沖既懂上乘劍法又有深厚內功,何愁不成天下第一武林高手?


(後記:美國傳奇投資高手William J.O'Neil在其名著《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A Winning System in Good Times or Bad》,總結成長股的要素,名為CANSLIM。這七個元素,既看公司基本面,又顧及走勢形態。台版譯名《笑傲股市》還真是貼切,能發掘價值與趨勢兼備的好股,自能如令狐沖那樣笑傲江湖了。)

(原發表於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621097/。筆者更多文章及影片會在 Patreon 首先發表,免費追蹤/訂閱即可第一時間閱覽:https://www.patreon.com/mathofstars

2020年8月19日

YouTube 半年小結:我要做下去

 2020 年初開設我的 YouTube 頻道,測試一個月後,於2月初首次發表影片,匆匆已半年。

以往曾有製作影片經驗,也不是電腦白痴,但半年下來偶也感到壓力。箇中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時間。先構思好內容,再錄影,隨後剪接,兩至三小時少不免。為了接觸更多觀眾,有些影片還要加上字幕。這些工作,對於非全職的 YouTuber 來說,不可謂不吃力。

有朋友問,又不是靠 YouTube 開飯,為甚麼要開頻道拍片?想想倒也對,純粹論收入,正職和投資賺取的,肯定比拍片更多(已成名的 KOL 另當別論,但我不是嘛)。

推動自己繼續製作的動力,是能夠與觀眾交流。得知自己寫的文章、製作的影片為大家帶來有用的資訊,實在令人高興。好像早前在 Facebook 到一段訊息:

多謝你彼德,大約二年前我從你的彼德算星辰網頁開始認識你,你提供的Google試算表應用十分有用並且另辟蹊徑,令我受到很大啟發!我都有跟你的教學學寫Google Sheet,可惜的是在Youtube上溜覽你作品的人數未算太多,算是遺珠吧!不妨研究一下Youtube的推廣方法,使更多人因你的資訊受益!再一次多謝你!

類似的鼓勵說話,往往在懷疑自己應否繼續下去的時候,在 Facebook 和 YouTube 出現,於是又咬緊牙關,繼續做。

以往見到 YouTube 創作者呼籲訂閱,現在明白為甚麼。經營頻道不容易,經營廣東話頻道很不容易,經營不是熱門主題的廣東話頻道更不容易。如果你看完影片,覺得內容還不差,不如點按訂閱、給個讚、留言打打氣、分享給朋友,說不定就能拯救一個創作者,給他/她動力繼續做下去。

以上是 YouTube 半年小結。下一個半年又如何?做下去,就知道了。

命運是宿命嗎?從《無間道》講起!陳永仁注定要死?兵賊掉轉都係整定?

 《無間道》20周年,至今仍被譽為港產片天花板。 片中有好多隱喻,不說自明。但當中有個宿命主題,你又知不知道? 由兵變賊,由賊變兵,是命運注定嗎?如果陳永仁不做臥底,同樣會慘死?還是一個好警察? 從這套電影,講講命和運是甚麼,人生有沒有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