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1日

書評:《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建築你的快樂人生

都市人營營役役,你快樂嗎?幸福嗎?這次介紹一本書,提供30個方案,讓你活出幸福的人生。
說的是《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學會世界30國的快樂祕方》。本書作者的前作《HYGGE! 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通過一年生活紀實,分析丹麥人的快樂源頭,以及名聞世界的 Hygge 生活態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學會世界30國的快樂祕方》可算是續作,把眼光放遠到全球30個國家。作者找出這些國家的人如何看待幸福,並以一個關鍵字總結。
為甚麼筆者要介紹這本書呢?透過了解各國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態度,筆者發現幸福的定義會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狀況而有很大分別。德國人不需羡慕丹麥人的悠閑生活,丹麥人也不必對德國人先工作後享樂的模式感到驚訝。
同理,我們也可以反思,應該怎樣定義自己的幸福?生活要怎樣過才對得起自己呢?
以下介紹七個國家的幸福關鍵字。這些幸福的定義讓筆者最有感,所以特地和你分享。你不一定會有相同看法,不要緊,抓緊自己幸福的路途才是最重要的,對嗎?

對工作的態度

在我們身處的社會,很多人都覺得工作是苦事,但為了糊口不得不幹活。這本書介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你可以參考一下。

丹麥

丹麥的幸福關鍵字是快樂工作(Arbejdsglæde),由工作(arbejde)和快樂(glæde)兩個字組合而成。
丹麥的幸福關鍵字
作者引述一位朋友的說法,丹麥人的工作很少「就只是一份工作」。他們希望可以在工作中成長,工作要有喜悅、成就感和動力,同時還要一個滋養人心的社交環境。
以工作時間和地點為例,他們有一定的自主權。工作交到你的手上,只要你能完成就可以,在甚麼時候、哪個地點和怎樣處理,別人不會理會。你想工作三小時後出去小休再繼續,可以;你從早上七時埋頭苦幹到下午三時,也可以
丹麥人的工作間瀰漫一種快樂情緒,沒有甚麼人會打領帶,人們上班時可以聊聊天,午飯後一起吃蛋糕。樂高玩具公司總部曾因換掉工作間的咖啡而發生小暴動;嘉士伯啤酒廠員工曾因工作間不再提供啤酒而罷工,這些對我們而言實在難以想像。
丹麥人的工作動機不是金錢,大多數人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至於因為工作而犧牲生活,更是不可能的。

德國

德國式「先工作再享樂」的理念和丹麥的「快樂工作」頗為不同。作者的德國朋友說:「因為工作是要用來完成的,而且要完美,然後你才能放鬆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
但這是否表示德國人不用享受生活呢?不是。他們的關鍵字是Gemütlichkeit,意思大概是「能引起舒適感」、「對心靈有益」的事。
德國的幸福關鍵字
這些不一定是大事,可能只是下班後喝杯啤酒慰勞自己才回家(德文有Feierabendbier這個詞語,代表用來慶祝下班的啤酒)。他們甚至有「陽台度假」(Ferien auf Balkonien)這個說法,就算不能抽空遠行散心,買些新植物放在陽台上,然後休假一週,就可以在陽台享受好時光。
由此可見,雖然丹麥人和德國人的工作態度看來各走極端,但共同的是大家都不會因為工作而放棄令自己快樂,分別只在於工作時快樂,還是 Work Hard Play Hard 吧。
除此以外,兩個國家的人尋找快樂的方法都不必花大錢,只需要在生活中的細節尋開心。
如果丹麥和德國是光譜的兩端,你現在中間的哪一點?靠近哪一邊多一點?

快樂就在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尋開心,在很多國家都找得到,例如西班牙。

西班牙

西班牙人認為幸福就是社交加上食物。他們無論站或坐,最緊要有好的食物,還有親朋好友一同分享就好。正如作者的西班牙朋友說,「西班牙人懂得享受人生,因為我們懂吃。」
西班牙的幸福關鍵字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Tapas這個字,就是西班牙知名的小吃。這個字還演化出Tapeo這個俚語,即是在街上遇見朋友,一起到酒吧喝一杯、吃點東西。這就是西班牙人幸福的第一個元素。
另一個元素是社交。他們吃,但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西班牙語有Sobremesa這個詞語,代表吃飽後那段時光,即使桌上已經無食物,大家仍在聊天。西班牙人喜歡一起發洩,「夜晚出去享受好時光還有發牢騷最棒了!抱怨讓我們感到快樂。」西班人如是說。美酒佳餚加上親朋好友,生活又怎會不幸福?

芬蘭

相比之下,芬蘭人尋找幸福的活動就看來瘋狂得多。他們的幸福關鍵字是Kalsarikännit,字面解釋是「內褲,喝醉」。
對,就是只穿內褲喝醉。不想出門,只想獨自在家的時候,芬蘭人便會脫去衣服,來幾杯啤酒輕鬆一下。
芬蘭的幸福關鍵字
芬蘭的歷史有血有淚。經歷過戰爭和饑荒,還有強鄰占領,芬蘭人有堅強克難的精神。面對生活的種種苦事,他們會用這些稍為瘋狂的方法來宣洩一下。除了只穿內褲喝酒,他們還有聞名三溫暖(即是芬蘭浴或桑拿),先裸體喝點啤酒,然後跳進冰冷的湖裡或在雪地上打滾。這些不僅是芬蘭生活文化,也是人們放鬆身心的活動。

簡約心靈

時下流行靜觀,其實不一定要找特定時間來做。作者發現有些國家的人,早已把簡約心靈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更成為尋找幸福的途徑。

瑞典

Lagom 是瑞典語,意為「需要多少就剛好多少」。這種剛剛好文化在瑞典人生活中隨處可見。
瑞典的幸福關鍵字
他們有「舒適週五」(Fredagsmys)的習慣,在忙碌一週後點起燭光享受美食。是甚麼美食?就是洋芋片(薯片)。這也是美食?作者聽到這個答案,感覺有點窮酸,但瑞典人覺得這就夠了,剛剛好了。
瑞典人還有自己的秘密快樂之地(Smultronställe)。不是甚麼消費娛樂場所,而是一些不起眼、低調的空間,可能是後花園、小樹林、公園的小角落或者最愛的咖啡館。這些地方能夠療癒你,而且對你而言帶有特殊情感連繫。真 Lagom!

泰國

幸福不是歐洲北國的專利。作者亦有考查亞洲國家,其中泰國人的幸福關鍵詞是Mai Pen Rai,即是「別放在心上」、「沒關係」的意思。
泰國的幸福關鍵字
這句說話放進日常生活,就是告訴自己,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經很好,不必追求更多,也不必擔心。這個概念,可能源自泰國人務農的傳統。務農在泰國是受人敬重和推崇的生活方式。然而,耕作是望在打卦的工作,天氣不似預期,人們便安慰自己,接受大自然,擁抱和接受現實,繼續向前吧。
與前面介紹的幸福思維不同,泰國的Mai Pen Rai不是主動爭取幸福,而是面對不如意事的時候調節心態。

哥斯達黎加

哥斯達黎加的關鍵字是純粹人生(Pura Vida),其宗旨是保持樂觀,放鬆身心,不論外在情況有多壞。
哥斯達黎加的幸福關鍵字
哥斯達黎加人真的很鬆,他們真的放太鬆了,鬆到不會想看時鐘,遲到兩小時就是家常便飯。「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我們的魅力──我們有自己的時間!」這種放鬆的狀態幫助他們面對各種鳥事,例如很高的失業率和貧窮率、空氣污染和塞車。
但他們的「純粹人生」並不只建基於對時間的放任。他們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例如他們有「祖母日」,就是每個週末都會去看看祖母。這種親密關係也能伸展到身邊的其他人,只要有家的感覺大家就會相聚。
或許就好像作者的一位朋友所說,「我們這樣做是因為,好好照顧自己,就會比較健康,也就會比較快樂。」有了健康的心態,身體也會健康吧。

總結

以上七個國家的幸福秘訣,有為你帶來甚麼靈感嗎?你會怎樣建築自己的幸福人生呢?不妨分享一下。
這本書還有更多值得參考的地方,筆者推薦你在電子書閱讀器或手機/平板電腦軟件上閱讀電子版本。電子書不佔空間,方便隨時隨地看書,又可以做容易搜尋的電子筆記。以下是這本書在各大電子書平台的連結:

Atlas of Happiness (英文原版)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中文版)

2020年3月15日

利用線性迴歸道道,捕捉低買高賣時機

最近(2020年3月)股市一片風聲鶴唳,港股一天大跌過千點,同日美國標普開市跌超過7%,觸發了熔斷機制。很多人都問,股市已見底了嗎?入市的時機到了嗎?這次介紹一個工具,可作為判斷長線買賣時機的參考。

長線通道,按機制做買賣

說的是線性迴歸通道,名字不好記亦不易理解。簡單來說,刪去複雜的詞彙,就是要找出價格的長線走勢,畫出一條通道,每當價格到達通道的特定位置,便按機制進行買賣。這種做法有何好處,又有無缺點?文末再討論,現在先解釋原理。
舉例來說,在一段特定時期經濟一片向好,宏觀看股價呈現向上走勢。不過,股價不會天天都升,微觀看總會有升升降降的情況。線性迴歸分析就是在價格變化之中尋找規律,畫出這段走勢的方向和斜度。
線性迴歸通道範例
線性迴歸通道範例
如果我們相信,股價在這段時間會沿著向上的大方向走,即使有時股價大幅回落,只要走勢仍在,股價最終會返回向上的主軸。而向下偏離主軸的時候,便是檢便宜貨的好機會了。
問題是,有甚麼方法判斷股價何時會掉頭返回主軸呢?除非你有水晶球,否則不會有完全準確的方法,但線性迴歸通道就是經驗證明頗有功效的工具。
以下是恆生指數的月線圖,圖中可見五條斜線。中間的一條是中軸,上下各兩條是不同程度的邊緣線。你會發現,股價底部往往下跌至第一條邊緣線便回彈,最近期發生於2018年底和2019年底。有時向下調整較深,例如2011年末和2016年初,跌到第二條線附近亦會回升。初步看來,每次恆指跌到這兩條線的位置,都是長線買入的時機。
恆指線性迴歸通道
恆指直線迴歸通道
再以美股道指驗證。從下圖可見,道指在2015年下半年起慢慢沿第二條線向上,但始終在此線附近徘徊,直到2016下半年開始灑脫分手,便一直往上。2018年底再次和這條線重逢,不久後又再次起飛。至於跌至第一條線後反彈的例子更多不勝數。
道指線性迴歸通道
道指直線迴歸通道
除了指數,不如又看看個股。下圖是匯豐控股的月線圖,和前兩幅圖不同,通道竟然是向下的(心中暗叫不妙)。幾次上升都在上方第一條線左右回落,而下跌亦是在下方兩條線附近出現轉向。
匯控線性迴歸通道
匯控線性迴歸通道
同系的恆生銀行,似乎同樣可循這個方法分析,但通道向上。如果通道反映長走勢,你會更愛哪間公司呢?(答中無獎,自己喜歡就好)
恆生銀行線性迴歸通道
恆生銀行線性迴歸通道
如果你接觸過曾淵滄先生設計的「曾氏通道」,不難發現本文介紹的線性迴歸通道與其有點相似。根據曾先生網站的介紹,「曾氏通道」是把指數換成對數,再用線性迴歸的方法畫出長期趨勢線,然後畫出上方和下方各兩條平行直線。
「曾氏通道」採用了線性迴歸分析,所以看來和本文介紹的圖表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例如線與線之間的距離,「曾氏通道」並不是均等。一般人未必懂得如何用電腦做「曾氏通道」的計算,更遑論畫出通道線。
以下介紹一個簡單工具,能繪畫出類似的圖表,雖然並非正宗「曾氏通道」,用作長線投資也有參考價值。

免費工具製作線性回歸通道

筆者曾在介紹古波指數的文章,提及 TradingView 這個投資分析網站,內置了多種繪畫圖表的工具。在這個網站亦能找到線性迴歸分析,不用動手計算便能畫出線性迴歸通道線。
首先,在 TradingView 打開一張月線圖。然後在上方選擇插入技術指標。我們要用的指標是 Linear Regression。
插入後,圖表會多了三條線以及兩個區塊。中間的線是中軸,上下方的線是兩個標準差。
重複以上動作,打開指標的設定,把標準差改為1。便會多了兩條線和兩個顏色區塊。你可以按個人喜好調整線條和區塊的顏色。你也可以加上三個標準差的通道,按個人喜好便好。
以上是簡要文字說明,詳細介紹請看以下影片。

(甚麼是標準差?這又是另一個要花不少唇舌解釋的統計學概念。超簡化的說法是近似常態分佈的機率分佈下,距離平均值的離散程度(是在說甚麼火星文?),例如有68%的數值會分佈在距離中軸一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有95%數值會在兩個標準差之內。)
(注意!這並不代表股價有68%機會走到一個標準差那條線!所以,不用太深究,你可以視為粗略評估超買、超賣程度的參考線就可以。你還可以按個人需要調整標準差的值,例如1.5、2.5也可,用來自訂買賣點。)

按通道線買賣的優缺點

按機制操作,好處是不用傷腦筋判斷市況,只要一見訊號便入市或離場。正如以上幾個例子,放在較長時間看長線走勢,是頗有參考價值的。
但機械式操作的缺點是沒有對市場或企業的狀況作真正的分析。股價跌到兩個標準差不代表一定會回升,假如這家公司的基本面變差,跌完還是可以再跌的。
所以,最重要還是哪一句。技術指標只是輔助分析的工具。建立完整的投資分析系統,才是最重要的!(頭盔模式啓動~)

TradingView是一個投資分析圖表網站,基本版完全免費,但已提供大量實用技術指標,以及全球各地投資產品數據。

如果你有興趣開立新的 TradingView 付費訂閱,請點按以下連結登記(必須是新的付費方案戶口),你和我都可以得到 $10 (新月度訂閱)或 $30 美元獎勵(新年度訂閱),用作抵消 TradingView 的訂閱費,互惠互利: https://www.tradingview.com/gopro/?share_your_love=mathofstars

(條款以 TradingView 最新公佈為準)

2020年3月2日

書評:《原子習慣》,微小而強大的力量

書評是筆者的新嘗試,希望推介一些好書給讀者。即使你缺乏時間閱讀,都可以在這裡快速吸收當中的精華。
第一波推介是2019年頗為熱門的書:《原子習慣》。講解如何建立習慣的書有很多,這本能成為暢銷書,相信是因為作者提供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系統,並附以大量實證。
沒時間讀完整本書,看筆者的介紹影片就好:

以下是圖文介紹:

建立習慣的好處

習慣有甚麼好處呢?作者認為重複好習慣,日積月累便能得到很大的成果。如果每天進步1%,藉由複利效應,一年後便能進步37倍。相反,每天退步1%,一年後便趨於0了。

(書中插圖)

每一次努力,都是成功的基礎

很多人嘗試建立習慣,但一段短時間後看不到成績,便半途而廢了。作者引了一句格言,來自美國職業籃球賽的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更衣室,大意是敲一百零一下才能把一塊石頭分成兩半。成果不單單是第一百零一下造成,而是每一下累積的力量。如果敲了10下便放棄,就不會達到目的。

目標不在於重點

作者提醒大家,建立習慣不要著眼於目標,而是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與其著眼於目標,例如我要每天喝10杯水,不如經常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健康的人,你自然會漸漸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變成一套持久的系統。

改變行為的四個法則

建立習慣只需要以下四個步驟。雖然看似簡單,但又缺一不可。
  1. 讓提示顯而易見
  2. 讓習慣有吸引力
  3. 讓行動輕而易舉
  4. 讓獎賞令人滿足


首先是提示。很多行為都由提示觸發,例如看到放桌上的糖果便想吃,如果有人每天都放一包糖果在你的桌上,很快你便養成吃糖的習慣。反之,想培養良好習慣,請讓相關的提示變得顯而易見。
然後是習慣的吸引力。如果你一想起一個習慣便感到厭惡,相信你一定不想去做,對不對?作者提出一個觀點,吸引人們採取行為的是對獎賞的預期,並不是實現了行為這個結果。因為期待愈大,腦內分泌的多巴胺便越高,令人感到愉快並上癮。
第三步是行動。越是容易做的事情便越能做到,所以建立習慣應該由淺入深,不用追求完美或很宏大的結果,先從微小的事情做起,加上重複所帶來的複利效應,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即使以上三步曲都成功,如果沒有相應的鼓勵,便很難推動自己繼續去做,一次性的行為不能變成習慣,所以最後一步是獎賞。同理,如果想戒除壞習慣,可以在每次做了壞習慣行為時懲罰自己,漸漸你便不會想繼續做了。

習慣實戰:喝水

實際上如何用這本書的框架建立習慣呢?以喝水為例,你可以把這個新習慣附在現有習慣之上,例如工作上經常接到電話,你可以提醒自己每次通話後便喝一杯水。改變環境,把水放在電話旁邊,清空附近其他物件,讓喝水變得輕而易舉。掛一塊紀錄版在牆上,每次喝水後畫一顆星星,令自己期待板上滿是星星的感動,亦讓身邊的人給你鼓勵。
這本書還有更多值得參考的地方,筆者推薦你在電子書閱讀器或手機/平板電腦軟件上閱讀電子版本。電子書不佔空間,方便隨時隨地看書,又可以做容易搜尋的電子筆記。以下是這本書在各大電子書平台的連結:

Atomic Habits (英文原版)

原子習慣(中文版)

命運是宿命嗎?從《無間道》講起!陳永仁注定要死?兵賊掉轉都係整定?

 《無間道》20周年,至今仍被譽為港產片天花板。 片中有好多隱喻,不說自明。但當中有個宿命主題,你又知不知道? 由兵變賊,由賊變兵,是命運注定嗎?如果陳永仁不做臥底,同樣會慘死?還是一個好警察? 從這套電影,講講命和運是甚麼,人生有沒有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