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美國著名分析師 Walter Deemer 的行業動能投資法,亦講過我的調整版本。這套方法能否用於港股呢?這次就來開發港股版塊動能分析的做法。
港股動能分析原理
美股版本的原理,是觀察數十個不同行業的基金的價格表現,投資於當中的強者。而動能的計算法,是綜合每一支基金的 8 週、 16 週和 32 週回報,得出一個總分。分數越高代表這支基金的回報越高。而觀察有多少支行業基金的動能比指數強,就可以看到大市的強弱。如果多數行業都比指數強,即是大市的上升動能夠全面。
現在做的港股版,是用同一個方法,計算每個行業裡的代表性股票的動能分數。例如電訊業共有十隻股票,計算每一隻的動能分數,同時比較恆生指數的動能分數。如果超過一半股份都比恆指強,可視為電訊業的動能比指數更好。
行業的代表性股票要怎樣找出來?方法有很多。不少股票網站都有它們的行業股票列表。我的版本,是用恆生綜合行業指數(https://www.hsi.com.hk/chi/indexes/all-indexes/industry),總共有 12 個行業。成份股最少的是綜合企業,只有 8 隻股票。最多的是地產建築業,有 108 隻股票。
為簡化篩選條件,找出較有份量和代表性的股票,我只挑選了每個行業裡市值最大的 40 隻股票。另外,有些股份市值夠高,但上市未夠 32 週,沒有辦法計算綜合動能,所以暫時沒有加入,要留待未來更新這些清單。
全部 12 個行業的動能列表,看起來會是這樣:
港股行業動能寒暑表的用法
以上的分析系統不無缺點,例如行業分類法是否合理。就以地產建築業為例,包括了發展商、房託、物業管理公司和綜合性的地產企業,其實是四種不同的東西。另外,只包括行業裡市值最大的公司,可能會把高動能的中小型股排除在外。
沒有完美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做法。每個投資者可以建立自己的行業分類和股票清單,也可以調整計分方法。最重要是認清自己的投資風格,找出最合適的分析工具。
在我而言,以上這個行業動能寒暑表,有以下潛在用途:
評估大市強弱
我把恆生指數以紅色標示,方便了解每個行業,有多少股票動能比恆生指數強。而數一數 12 個行業之中,有多少個行業動能比恆指強,便可得到一個大概看法,港股市場的整體表現究竟如何。
找出強勢版塊
即使指數下跌,不代表市場沒有投資機會。如果寒暑表裡仍有強勢的版塊,不妨留意相關的 ETF 和個股。
建立被動投資組合
如果參考 Walter Deemer 的做法,也可考慮建立一個機械式操作的組合,例如在每個行業找出動能最強的股票,如果每個版塊一隻,最多同時持有 12 隻,按機制換馬,就有自己的港股動能組合了。未做過回溯測試,不清楚長期回報如何,但或許值得一試。
我會在我的 Patreon 的每週投資筆記,更新這個行業動能寒暑表,供會員參考,希望多一支投資盲公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