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20周年,至今仍被譽為港產片天花板。
片中有好多隱喻,不說自明。但當中有個宿命主題,你又知不知道?
由兵變賊,由賊變兵,是命運注定嗎?如果陳永仁不做臥底,同樣會慘死?還是一個好警察?
從這套電影,講講命和運是甚麼,人生有沒有宿命。
我的懶人投資紀錄,包括債券、CEF、房託、收息股等穩定收益,以及股票與 ETF 增長組合
《無間道》20周年,至今仍被譽為港產片天花板。
片中有好多隱喻,不說自明。但當中有個宿命主題,你又知不知道?
由兵變賊,由賊變兵,是命運注定嗎?如果陳永仁不做臥底,同樣會慘死?還是一個好警察?
從這套電影,講講命和運是甚麼,人生有沒有宿命。
介紹評估投資組合成效的7個指標,識得用,已經好夠用。
👉回報 return
👉最大跌幅 Maximum Draw Down
👉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
👉夏普比率 Sharpe Ratio
👉索提諾比率 Sortino Ratio
👉複合年均增長率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與市場關聯度 Market Correlation
近來港產片復興,最新一套票房口碑俱佳的是《正義迴廊》。
此片取材當年大角咀弒親案,當中「肥仔」一直被人質疑有參與殺人,最後竟獲陪審團全體認同,洗脫殺人罪名。
關鍵可能是他的辯護律師,善用本來對他不利的證據,化為洗脫嫌疑的工具。
正好印證命理的「化殺為用」概念,如何轉危為機,扭轉人生。
這次談談「化殺為用」的大意義。
數一數日子,原來多月沒有更新這個網誌了,罪過罪過。
早前重新思考路向,決定專注寫被動收入和穩定收入投資的文章,以及製作相關影片。
頭炮影片講講財務自由的四種模式。內容延伸自去年寫的《財務自由有哪幾種模式?脫離窮忙打工生涯的幾種方案》一文,介紹以有限資產換取較大生活自由度的理念。
剛剛製作了影片版,與大家分享:
上回簡單介紹了兩隻加拿大零售類房地產信託,這次講講另外兩種完全不同的。
影片連結:2022收息之選!加拿大物流及醫療房託 (REITs) | 被動收入 | 財務自由 | 移民投資 | IB投資 | 每月派息
先講講「工業類」,這不是指工業集團本身的股票,而是出租工業用途物業的房託。SMU.UN是加拿大此類REITs中市值最大的,業務集中在light industrial properties,不是巨型的工業大廈,也不是重工業設施,主要是close to major transportation links and high growth population centres的單層倉庫和物流中心。這類物業的好處是發展及維持成本不算高。
截至2021年中,旗下共有156個物業,總資產值約C$40億,出租率超過98%。大客戶包括Kuehne + Nagel(總部於瑞士的國際物流公司)、Maple Leaf Foods(加拿大肉類企業)、Pival International(加拿大物流企業)和FedEx(跨國運輸公司)等等,國際企業佔超過一半(以樓面面積計算)。除了收入逐年增長,這也是一個持續發展的物業組合,會收購物業,也有開發計劃。財務方面,槓桿比率也不算很高,大約是33%。
可惜現價頗高,息率大約只有2.5%。我很僥倖在疫情大跌後入貨,現價比平均成本價大升超過60%。如果從未沾手這隻優質房託的朋友,可以留意價格,在合適時間買入。
這隻房託持有加拿大、美國和歐洲共215項物業,總資產值約C$40億,超過3800萬平方呎,出租率也是98%以上。當中以加拿大物業最多,接近六成,歐洲近半,餘下約4%是美國物業。
它的物業同樣以倉儲和物流為主,大租戶包括Auchan(法國大型食品企業)、TC Transcontinental(北美大型紙業、印刷和包裝企業)、Conforama(歐洲第二大家具零售連鎖店)和Groupe Robert(北美大型物流企業)和DHL(跨國運輸公司)等等。未來也有新的收購計劃,具有增長空間。
按現價計算息率約4.1%。同樣地,我由疫後開始收集,現價比平均成本上升了超過30%,算是收息賺價的投資。
這兩隻工業類房託的策略,都是在主要交通樞紐和城市附近插旗。因為租客可以節省運送到客戶的成本,所以這些房託可以收取較高租金,即所謂Last Mile Premium,但仍不乏租客。在加拿大這種幅員廣闊的地方,倉庫和物流是穩定的業務,即使疫情期間人們仍要購物,因此作為穩定收入投資組合的成員,十分適合。
除了物流及倉庫,我也有投資一隻加拿大醫療房託,就是NWH.UN。
這隻房託共有190個物業,以醫療機構辦公室、診所、醫院和護理中心為主,分佈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包括加拿大、德國、巴西、澳紐、荷蘭和英國。物業地域分佈頗平均,最大的歐洲也只佔30%,最小的巴西也有17%。於主場加拿大,它是最大的非政府醫療辦公室和保健設施業主及管理人(owner and manager of medical office buildings and healthcare facilities)。
它的出租率超過97%,在7個國家共有超過2000個租戶。總市值約C$28億。過去數年都有物業買賣,是一隻通過物業流轉來提升組合的房託。
以現價計算息率近6%。我也是在疫後收集,不過這隻的升幅小一點,現價只比我的平均價上升不足10%。
為甚麼要投資醫療類房託呢?首先是這種物業的需求穩定,雖然科技發達或令親身求診的人減少,但長期照料和必需醫療程序仍不可缺少,人口增長和老化亦可保持需求。另外,這類租客一般較為長遠而且穩定。而且醫療機構的客人不少都有政府、退休金或保險公司支持部份開支,有些機構本身亦有政府撥款,所以收入亦可靠。
我曾在《瀨尿牛丸投資系統》一文介紹自己的成長型+穩定收入型投資方法。其中「穩定收入」這部份的任務是提供現金流,定期被動收入以達至財務自由。
接下來會陸續介紹各種穩定收入投資產品,這篇先講加拿大的房地產信託,即是REITs,其中的兩隻零售類房託。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成熟,很多房託收入穩定,不少更是每月派息,可以作為穩定收入倉的成員。加元派息,適合打算/已移居加拿大的朋友。
新增影片版本:
影片連結:2022首選加元收息股!2 隻加拿大零售類房託 (REITs) | 被動收入 | 財務自由 | 移民投資 | IB收息 | 每月派息
這一隻可能是最多人聽說過的加拿大房託,在零售類之中市值最高,而且成立30年。
組合共有200多個物業,包括辦公室、購物中心、雜貨及護理用品店和多用途中心等等,租客不乏大品牌。行文時出租率達96%,而接近80%的收入來自較大及穩定的租客。單看這幾個數字,牌面似乎不錯。
這支房託的經營策略是「提供穩定及可靠的現金收益給持有人」 (to deliver stable and reliable cash distributions to its unitholders)。這一點完全符合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的要求。它的模式不止是持有收租,而且會開發新項目 (following a strategy of owning,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retail-focused, increasingly mixed-use transit-oriented properties in Canada’s major markets),不似香港房託以收購為主的增長模式。而且數年前開始進軍出租住宅物業市場。截至2021年中,共有4000萬平方呎的發展項目進行中。
和「藍籌股票」類似,這支「藍籌房託」在派息方面增長速度不強。不過由於每月派息,吸引不少「食息一族」投資。不過疫情影響全球房託,尤其是零售類,RioCan也不例外,價格下跌之餘亦要減少派息,近期的息率約在4%至5%的範圍。我在疫情期間慢慢收集,平均價僅CAD 16樓下,現價CAD 22左右,僥倖賺價不少,而且息率不低。
此房託勝在穩定,但疫後價格回升不少,現時息率只算普通。如有興趣,可等待不時出現的「大特價」,趁回調才吸納。
這支房託也是以零售類物業為主,同樣30+年歷史。在加拿大共有168個物業(真好意頭),超過340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出租率達到97%。
同樣有不少大型連鎖品牌租客,其中最特別的是當年引入大型超市Walmart到加拿大。可能因此雙方關係不錯,這支房託有115個購物商場有Walmart這個主力租客 (anchor tenant),即是近7成物業都見到它的身影,而來自Walmart的租金收入佔整家公司的四份之一。很明顯,這種顧客流量高的租客,可以為整個商場帶來很多人流,而且租金收入穩定。這支房託引入Walmart的做法高明。
另一個賣點是這家房託公佈了資產提升計劃,「from shopping centres to city centres」,既能提升商場水平,舖路加租,亦可以增加樓面面積。這個策略令人想起香港領展早期的資產優化計劃,釋放商場的價值,同期股價節節上升。有理由相信SmartCentres的計劃可能有類似的股價提振效應。與此同時,亦有新的開發項目,即是翻新+新建設並行。如果想收息之餘追求價格增長,可考慮這一支房託。
我同樣在疫情期間密密收集,平均價約CAD 23,現價CAD 30左右,又是另一個好運的投資。近期的息率約在6%左右,比RioCan吸引。
零售類房託,在後疫情兼網上購物盛行的年代,是否不應再沾手?我認為大方向是如此,但不代表零售類房託沒有值得投資的標的。如果一支房託的租金收入穩定,出租率理想而且可持續(例如有主力大租客或屬於必須性消費類別),作為穩定收入投資也無不可。若果更有發展及翻新項目,就更有機會刺激收入及股價上升,就像這次介紹的兩支房託。
(文章於2021年9月24日首先於我的Patreon發表。訂閱即可優先閱覽最新文章和會員獨家內容:https://www.patreon.com/mathofstars)
這次示範怎樣利用 Google 試算表,回測每月買入股票/ETF這種定期定投的策略,長線的回報。Google 試算表有 =GoogleFinance() 函式可以下載歷史股價,只需輸入股票代號和回測日期,便能自動計算回報和繪畫圖表。
影片連結 👉 回測每月買入策略,自動下載歷史股價,股票及ETF適用
首先,建立一份新的試算表。在空白的位置輸入回測的起始日期、結束日期和股票編號。然後在另一列的空白位置,輸入以下的 GoogleFinance 函式,取得在指定期間的收盤價格。
=googlefinance(A1,”CLOSE”,B1,D1,”DAILY”)
股票編號,可以在 Google 財經網站,輸入公司或基金的名稱,然後複製搜尋結果裡的編號,但要緊記把當中的空格刪除。
接著,在另一欄的空白位置,輸入公式產生每個月份。方法有很多,在這裡我採用的函式是 =EOMONTH() ,找出前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再加上一日便能得到本月第一天的日期。
=EOMONTH($B$1,-1)+1
在上方功能表選擇格式 > 數字 > 其他格式 > 更多日期和時間格式,調整至只會顯示年份和月份,便完成設定。
之後每一個月,同樣採用 =EOMONTH() 找出上個月最後一天,再加上一日。把函式向下複製,這一欄便大功告成。
再在另一欄產生每月的買入日期。為了提供彈性,我在另一空格預留了空間,讓使用者選擇在每個月的哪一天買入。產生每月買入日期的方法也是有很多,我採用的是 Index 和 Match 這兩個函式的組合。設定好參數,它會自行找出當天的收盤價,如果那一天不是交易日,會自動跳到下一個交易日。
=index($A$6:$A,match(D6+$F$1–1,$A$6:$A)+1)
至於買入價格,同樣可以用 Index 和 Match 這兩個函式的組合,查詢當天的收盤價格。
=index($B$6:$B,match(E6,$A$6:$A,0))
最後一欄是累積買入平均價格,利用 =AVERAGE() 函式,查出由第一個月至當前月份買入價格的平均數,十分簡單。
=AVERAGE(F$6:F6)
為方便檢視策略回報,我再使用 Index 和 Match 的組合,配合 =MAX() 這個函式,找出回測期間的最後價格,以及累計平均價格,然後在另一空格計算回報。
最後價格:=index(B6:B3021,match(max(A6:A3021),A6:A3021,0))
累計平均價格:=index(G6:G3021,match(max(E6:E3021),E6:E3021,0))
你可以設定系統自動以不同顏色標示盈利和虧損,方法是在上方功能表選擇格式 > 條件式格式設定。
最後是製作圖表。選取月份那一欄,在上方功能表點擊插入 > 圖表。在這個範例我選擇「面積圖」這種圖表類型。資料範圍這一項,請選擇買入日期、價格和累積平均價格這三欄。X軸選取「買入日期」,數列則是「價格」和「累積平均價格」兩項。最後,選擇「自訂」,再於「系列」和「圖例」調整格式,便完成圖表的設定。
短短不到 10 分鐘,就能完成這份回測每月買入策略的試算表。只需調整起始日期、結束日期和股票編號,便能按需要回測不同的股票和基金。如果你想取得這份試算表的範本,請到我的 Facebook 專頁發送私訊給我,同時也希望你能讚好我的專頁,給我一點鼓勵吧。
究竟每月買入股票或基金,是不是長線可取的投資策略呢?我的看法是要視乎選擇的股票或基金,是否屬於長期穩定增長的類型。另外,即使是同一支股票或基金,在不同的時期實行這種策略,收報也可以有天淵之別。讀者不妨測試一下。
《無間道》20周年,至今仍被譽為港產片天花板。 片中有好多隱喻,不說自明。但當中有個宿命主題,你又知不知道? 由兵變賊,由賊變兵,是命運注定嗎?如果陳永仁不做臥底,同樣會慘死?還是一個好警察? 從這套電影,講講命和運是甚麼,人生有沒有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