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地母經》預言2020疫情?你相信嗎?

近日網上流傳,通勝(通書)裡的《地母經》,準確預言了2020年這次全球疫情。一時間,各地風水師都跑出來指點迷津,好不熱鬧。

然而,《地母經》究竟是甚麼,是否真有預言能力呢?這個問題卻甚少人分析。這次我們便來探討一下。

2020庚子年《地母經》

引發這次社會熱話的《地母經》,詩句是這樣的:「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秋雖淹流,秋冬多饑渴。高田猶及半,晚稻無可割。秦淮足流蕩,吳越多劫奪。桑葉雖後賤,蠶娘情不悅。見蠶不見絲,徒勞用心切」。「人民多暴卒」,好像預視今年導致各地數以十萬計人口死亡的疫情。

2020 肺炎疫情

更有人追溯上一次庚子年,即1960年,正值中國稱為「三年困難時期」的期間,因饑荒出現大量人口死亡。

兩個庚子年皆不好,彷彿都給《地母經》說中了。難怪傳言於網上流傳甚廣。

《地母經》是甚麼

《地母經》,又名《黃帝地母經》,總共六十篇,每篇對應六十甲子年的其中一年。每一年一首詩以及一段卜辭,講述當年的社會情況。

古時主要的社會活動是農業,因此《地母經》的內容以氣候和農作物收成為主,協助農民計劃農務工作。例如看庚子年的《地母經》,就有「春秋雖淹流,秋冬多饑渴」和「晚稻無可割」等有關氣候和農耕的詩句。

《地母經》在古時有沒有準確預測每年狀況,我們不得而知。然而,以《地母經》為今日社會把脈,卻有一些難以令人信服之處。

首先,《地母經》以60年為一個循環。即使在古代確實曾有60年氣候周期,到了現代這個周期還適用嗎?

另外,《地母經》基於古代地理環境而編寫,地名都是吳、越、荊、楚、燕、齊等等,要如何對應今日社會呢?例如庚子年「吳越多劫奪」,即是現代的哪個地方呢?

有一種說法,是把這些地名分佈八方,再套用於今天。但即使找到方位,又應該以哪裡作為中心點量度呢?也是言人人殊。

SARS 那一年的《地母經》

現在來看看一些實例。有人認為庚子年《地母經》準確預言了這次疫情,不如比照2003年癸未年,當時SARS肆虐,《地母經》詩句是「太歲癸未年,高下盡堪憐。一井百家共,春夏罕甘泉。燕趙豆麥秀,齊吳多偏頗。天蟲待當歲,討葉怨蒼天。六種宜成早,青女得貌鮮」,卜辭則是「歲若逢癸未,用蠶多種意。青牛山上秀,一子倍盈穗。更看三秋䈗,產滿閒田地」。

雖不是繁榮盛世的景象,但也不算差,而且還有「一子倍盈穗」、「產滿閒田地」這些說法,怎麼也聯想不到當年全城恐慌、百業蕭條的情境。

2003 SARS

四川大地震那一年的《地母經》

除了病疫,不如又看看天災。2008年四川大地震,達到黎克特制8.2級,超過69000人死亡。當年《地母經》曰:「太歲戊子年,疾橫相侵奪。吳楚多災瘴,燕齊民快活。種植高下偏,鼠耗不成割。春夏多淹沒,秋冬土龍渴。桑葉頭尾貴,簇上蓋雪霜」,卜辭則言:「歲中逢戊子,人饑災橫死」。當中有「疾橫相侵奪」以及「人饑災橫死」,記憶中那一年沒有甚麼大「疾」病,如果「橫」是指橫禍,地震也可說是一種吧。

2008年四川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那一年的《地母經》

回溯上一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官方數字超過240000人死亡。是年丙辰,《地母經》說:「太歲丙辰年,春來雨水潤。豆麥乏齊燕,田蠶好吳越。牛犢瘴煙生,亦兼多癘疫。桑葉樹頭多,蠶絲白如雪。夏秋無滴流,深冬足淹沒」,卜辭是:「龍來為歲首,淹没應須有。豆麥宜早種,晚隨波逐流」,又似乎沒有預視大問題。

1976年唐山大地震

看罷以上回顧,不難得到一個結論:以《地母經》預測來年社會情況,時而命中但時而失準,認真你就輸了!

(原刊於好運屋網站專欄個人網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命運是宿命嗎?從《無間道》講起!陳永仁注定要死?兵賊掉轉都係整定?

 《無間道》20周年,至今仍被譽為港產片天花板。 片中有好多隱喻,不說自明。但當中有個宿命主題,你又知不知道? 由兵變賊,由賊變兵,是命運注定嗎?如果陳永仁不做臥底,同樣會慘死?還是一個好警察? 從這套電影,講講命和運是甚麼,人生有沒有宿命。